为更好的落实学校“服务河北行动计划”,响应河北省党委“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校友企业与学校联系与合作,促进我校科技成果服务于河北建设行业发展,9月12日,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郝逸飞、正处级辅导员张跃庭、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彦磊、综合办公室主任陈培、土木工程系主任王玲、交通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马新卫和院长助理、给排水系教师张瑞君、办公室梁毅一行前往邯郸市走访校友,开展校友企业调研并召开邯郸地区校友座谈会。
调研第一站来到河北高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工大校友、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巨涛(土木05级)、曲周县河南疃镇镇长李辉(交运06级)陪同调研。
参观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
公司前合影留念
随后,调研第二站来到邯郸市华威设计院,工大校友、邯郸市工信局二级巡视员王晓涛(机械82级)、邯郸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马士英(汽拖88级)、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池玉河(机械78级)、河北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毕文雄(工民建82级)、邯郸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冯志(公路80级)、邯郸市华威设计院董事长景茂武(公路93级)、河北光太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冯瑞(公路93级)、河北高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巨涛(土木05级)等邯郸校友陪同调研。
座谈会现场
参观邯郸市东湖大桥
会上,王晓涛受邯郸市政协副主席、邯郸校友会会长马宏志(公路82级)委托主持会议,首先对学院一行人来访邯郸表示欢迎,并介绍邯郸校友会近况及工大邯郸校友情况。
郝逸飞代表学院对邯郸校友会的热情接待和支持母校事业发展的广大校友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办学成果和突出业绩情况,在此建校120周年之际邀请广大校友回校参观和交流。
景茂武介绍了华威设计院发展情况并就企业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交流。
张跃庭介绍学校校庆及学院校友工作相关情况。
李彦磊就学院学生专业分布及就业情况进行介绍。
土木工程系主任王玲就所提土木工程技术问题进行交流。
其他校友和参会教师纷纷就自己工作领域进行介绍,并表示愿意深度对接,为校友企业和学院发展贡献力量。
9月13日上午,调研第三站来到邯郸市规划设计院。
会上,规划设计院院长卢涛对学院来访表示欢迎,介绍规划设计院情况的同时,表达了双方下一步就学生实习就业、项目对接等校企合作的意愿。
李彦磊对规划设计院的合作意愿给出积极回应。
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保文就技术问题积极交流。
与会教师也就相关领域合作积极畅谈。工大校友、邯郸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冯志,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池玉河等陪同座谈。
紧接着,调研第四站在工大校友、邯郸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马士英一行带领下来到邯郸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开发建设的邯郸新媒体中心、东湖新城CBD户外施工现场及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体育场。河北荣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邯郸校友会秘书长靳志军(建筑学86级)等邯郸校友陪同调研。
随后,调研第五站来到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土木与交通学院邯郸地区校友座谈交流活动在公司会议室召开。邯郸市政协副主席、邯郸校友会会长马宏志,邯郸市工信局二级巡视员王晓涛,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池玉河,河北荣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邯郸校友会秘书长靳志军,邯郸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马士英,河北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毕文雄,邯郸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冯志,河北高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巨涛等校友参加了座谈会。
邯郸市政协副主席、邯郸校友会会长马宏志主持座谈会,对此次走访交流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通报了邯郸校友会向百廿河工献礼活动开展情况,提出了加强校友会与母校、学院开展合作,推进服务校友及校友企业发展,吸引更多母校毕业生到邯郸创业发展等具体建议,并代表邯郸校友会祝愿母校承百廿历史积淀,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李彦磊对邯郸校友会的热情接待和支持母校事业发展的广大校友表示感谢,并向马宏志会长介绍了学院办学成果和突出业绩情况,本次学院邯郸之行在邯郸校友会精心安排下收获颇丰,再次邀请广大校友回校参观和交流。
张跃庭表示校友们在各行各业中作出的成绩、取得的成效是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的体现,希望广大校友能继续支持、助力学院的发展与建设,学院也将以120周年校庆为契机,用心做好校友服务工作,建立校友联络机制,推动学院与校友事业共同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座谈会上,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各负责人就企业各方面工作进行简要介绍并以PPT、视频等方式展示该公司在工大校友、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池玉河带领取得的辉煌成绩。
与会校友积极发言,对母校的精心培养表示衷心感谢,为母校的发展壮大而无比自豪,并对母校的未来发展表达美好祝愿。
张跃庭表示,学院将深入落实学校服务河北行动计划,持续搭建校友沟通交流平台,为校友工作聚力赋能。同时,希望校友们加强与母校的联结,开创校企合作共赢新局面,凝聚人才培养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