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学院简介

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创建的土木科。1962年,院校合并调整,成立天津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与桥梁”和“建筑学”三个专业。1994年,建筑学专业分出,更名为土木工程系。1995年学校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与建筑系合并,更名为土建学院。2002年建筑系分出,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2016年土木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52人,博士生导师51人,硕士生导师116人。本科生1521人,硕士研究生767人,博士研究生107人。

近五年学院共引进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西澳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生52人。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国际化。通过引进和培育,学院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12人30名教师先后获得“河北省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北省百人计划”“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杰青”“天津市杰青”“河北省师德标兵”等省部级人才称号或荣誉称号。土木工程学科马国伟教授等11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位教师入选“土木工程”领域2023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四次高质量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并围绕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建有省部级示范中心6个出版教材6部。近年来学院荣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 30 余项

学院恪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党建引领与学雷锋精神深度融合,35年矢志不渝打造“雷锋+”品牌,形成独特育人模式。学院深化“工学并举”办学特色,通过党建联建共建,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确保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学院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五年来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等国家级奖项119项,省部级奖项210项。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道路交通运输”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防护材料与结构一个河北省国防特色学科。土木工程学科为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和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序列。

学院建有7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河北省土木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管养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建筑3D打印工程研发中心”“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河北省建筑智能建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交通工程绿色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天津市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2个省级教学平台,分别是“河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工程训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7年7月7日河北工业大学依托土木与交通学院成立国内高校首个“智慧基础设施研究院”。马国伟教授带领研究院团队所设计建造的3D打印赵州桥,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世界最长的3D打印桥梁”认证。

2019-2023年近5年来,科研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共立项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累计突破10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项目1项,国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联合重点项目2项、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海外优青项目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106项,横向课题506项;发表SCI索引学术期刊论文640余篇;授权发明345项,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软件著作253项出版中英文专著8部,编制行业和地方标准35项;科研获奖20项,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到校科研经费超2亿元。

学院近五年承办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13次。与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荷兰等国家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国际化程度高。主持6项国家级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丰硕。

数据截至: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