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秉承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办学特色,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内一流学科为目标,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建立高标准专业方向,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引领、产教融合、国际融通的发展理念,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学院建有河北省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管养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建筑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交通工程绿色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河北省建筑智能建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成立了国内高校首个“智慧基础设施研究院”,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需求为导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雄安新区等建设,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信息化、智能化、 安全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学院凝练研究方向,形成了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研究特色的五个研究领域: “先进建造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智能防灾减灾”、“市政环境工程”、“道路交通运输”。近年来,学院围绕以上相关领域着力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创新驱动:研发了水泥基材料3D打印成套新技术、深部岩体破裂面识别新方法、钢混凝土组合式装配式新结构、联肢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新体系等;研制了特种硫铝酸盐水泥、定向钢纤维混凝土、电磁吸波水泥基材料、超高性能地聚合物、回收玻璃钢增强混凝土等新材料;在3D打印装配式赵州桥、大岗山水电站、冬奥会场馆、雄安新区、津冀高速公路等工程得到推广应用。
(2)智慧引领:搭建了物联网云平台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地灾监测平台,开发了超低能耗建筑运维4E数字孪生监测平台,开发了高速公路无人驾驶智能碾压系统,研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智能设计软件,开发了自适应3D打印路径规划和同步增韧成套设备。在三峡库区、东庄水电站、苏州地铁、荣乌高速、太行山高速、深圳茅洲河等工程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3)产教融合:举办年度智慧基础设施产教融合论坛,100多次智慧基础设施前沿讲座,建立了大师工作站、企业导师工作站、多个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与中建、中交建、中电建、中信建设、河北省交通投资集团等工程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4)国际融通:获批外国院士工作站、河北省建筑智能建造国际联合中心,积极引才引智,引育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河北省外专百2人,河北省百人计划4人。学科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对接服务地方经济,近五年主持国际交流合作项目7项,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9次。
学院汇聚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近5年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近5年共立项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7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获批省部级项目70余项,包括河北省重点基金及天津市重点基金各2项、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各1项、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1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发表SCI索引学术期刊论文190余篇;授权专利196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0部;编制行业和地方标准20项;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省部级奖励15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